正确操作和管理医用制氧系统是确保氧气供应安全、稳定的关键,尤其在医院、急救中心等医疗场景中,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。以下是我们山东丹弗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从操作流程、日常管理、安全维护、应急处理四个方面,系统阐述医用制氧系统的规范操作与管理要点:
一、操作流程规范
开机前检查
设备状态:检查制氧机、压缩机、过滤器、储气罐等核心部件是否完好,无漏气、松动或损坏。
环境条件:确认设备周围通风良好,无易燃易爆物品,温度、湿度符合要求(通常温度5-40℃,湿度≤80%)。
电源与气源:检查电源线路是否老化,电压是否稳定;若为分子筛制氧系统,需确认空气压缩机供气正常。
参数设置:根据医嘱或设备说明书,设置氧气浓度(通常≥90%)、流量(如1-15L/min)等关键参数。
启动与运行
顺序启动:先开启空气压缩机(若为分子筛制氧系统),待压力稳定后启动制氧主机,最后开启氧气输出阀门。
实时监控:通过控制面板或远程监控系统,持续观察氧气浓度、压力、流量等参数,确保在正常范围内(如氧气浓度波动≤±3%)。
记录数据:每班次记录设备运行参数、氧气产量及质量检测结果,建立运行日志。
关机与维护
顺序关闭:先关闭氧气输出阀门,待制氧主机停止运行后,再关闭空气压缩机及电源。
清洁消毒:定期清洁设备外壳、过滤器及管道,防止灰尘积聚;对接触氧气的部件(如流量计、湿化瓶)进行消毒处理。
排空处理:长期停用时,需排空管道内残留氧气,防止氧化腐蚀。
二、日常管理要点
人员培训与资质
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,掌握设备原理、操作流程及应急处理措施,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(如医疗器械操作证)。
定期组织复训,更新知识(如新设备操作、安全规范修订)。
定期维护与校准
日常维护:每日检查设备外观、连接部件及报警功能;每周清洁空气过滤器、更换耗材(如分子筛)。
定期校准:每3-6个月由专业机构校准氧气浓度传感器、流量计等关键部件,确保测量精度。
年度检修:每年进行全面检修,包括压缩机性能测试、管道密封性检查等。
质量控制
氧气纯度检测:每日使用便携式氧浓度分析仪检测输出氧气纯度,确保≥90%(符合《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》)。
微生物检测:定期对储气罐、管道进行微生物检测,防止细菌污染(如铜绿假单胞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)。
记录追溯:建立完整的检测记录,包括检测时间、结果及处理措施,便于追溯问题。
三、安全维护措施
防火防爆
氧气为助燃气体,设备周围严禁明火、吸烟或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。
定期检查电气线路,防止短路或过载;使用防爆型照明、开关等设备。
防泄漏管理
安装氧气浓度报警器,当环境中氧浓度≥23%时自动报警。
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、阀门及焊缝,使用肥皂水或检漏仪检测泄漏点。
应急预案
制定停电、设备故障、氧气泄漏等应急预案,明确处置流程及责任人。
配备应急氧气瓶、备用电源(如UPS)及消防器材,定期演练。
四、应急处理流程
设备故障
立即停机:发现异常(如异响、报警)时,立即关闭设备并切断电源。
排查原因:检查压缩机、过滤器、传感器等部件,联系维修人员。
备用方案:启动备用制氧机或调用储备氧气瓶,确保供氧不断。
氧气泄漏
疏散人员:迅速撤离泄漏区域,关闭附近电源及火源。
通风排气:打开门窗,使用排风扇加速空气流通。
专业处理:穿戴防护装备,使用堵漏工具或更换损坏部件。
患者用氧异常
紧急调整: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,立即检查氧流量及连接管路,调整至医嘱参数。
医疗支援:通知医护人员,必要时启动急救流程(如气管插管)。
五、法规与标准遵循
医用制氧系统需符合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《医用氧气》国家标准(GB 8982-2009)及《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》(YY/T 0298-1998)。
定期接受药监部门检查,确保设备注册、生产许可及使用记录合规。
总结
医用制氧系统的操作与管理需以“安全、稳定、合规”为核心,通过标准化流程、定期维护、安全防护及应急预案,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医疗机构应建立专项管理制度,明确岗位职责,并持续优化操作规范,以保障患者用氧安全。
有需要就联系我们吧,我们愿竭诚为您服务!
Copyright © 2023-2024 山东丹弗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技术支持:北斗策划 XML
(鲁)-非经营性-2021-0362 备案号:鲁ICP备2021028209号-1
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